一、 招生对象与学制
应届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
基本学制:3年
二、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城乡医疗、保健等卫生机构、相关服务行业企业,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急救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及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相关健康服务工作的中初、级技术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护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
三、 就业岗位群
(一)、职业范围
序号 | 对应职业(岗位) |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 专业(技能)方向 |
1 | 临床护理岗位 | 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 临床护理 |
2 | 社区保健 | 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 社区保健、临床护理 |
(二)、职业资格
护士资格证、医疗救护员、营养师等
(三)、职业岗位与能力分析
职业 岗位 | 工作任务 | 职业能力要求 | 职业 资格 | |
临 床 护 理 | 内科 护理 | 内科病人系统化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 具备对成年疾病病人护理的能力 具备对妇婴病人的护理能力 具备对儿童病人的护理能力 具备对老年疾病病人的护理能力 具备对其它专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能力 具备对各种病人施行饮食护理 和饮食指导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及 与人相处的能力和职业素养 | 护士执业资格证* 护士证* 助产士执业资格证(助产岗位) 营养师资格证 |
外科 护理 | 外科及围手术期病人系统化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 |||
妇婴 护理 | 妇产科病人系统化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 |||
儿科 护理 | 儿科病人系统化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 |||
急救 护理 | 急诊科及各科急救病人系统化整体护理、护理管理 | |||
社 区 护 理 | 社区家庭常见病预防及健康教育、社区家庭疾病护理、 社区家庭急救、社区家庭保健及康复、社区家庭营养护理指导、家庭常见病预防指导、 计划生育指导、社区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 | 具备对社区家庭常见病、 多发病护理及管理的能力 具备对社区家庭疾病预防、保健的护理能力 具备对社区家庭康复护理的能力 具备对社区家庭人群健康教育、 计划生育指导的能力 具备对社区家庭不同群体 进行营养指导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职业行为 | 护士执业资格证* 护士证* 社区护士培训证* 母婴保健员培训证 家庭访视培训证 营养师资格证 | |
老 年 福 利 院 护 理 | 福利院老年护理、福利院营养指导及饮食护理、 福利院常见病预防及健康教育、老年急救、 老年康复护理及指导、福利院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 | 具有对老年群体疾病护理的能力 具有对老年人疾病预防的能力 具有对老年人保健护理的能力 具有对老年人康复护理的能力 具有对老年人营养护理指导能力 具有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尊重他人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 护士执业资格证* 护士证* 营养师资格证 |
四、 人才培养规格
1. 基本素质及职业素养目标
1、具备优良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医学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关爱病人,尊重病人,理解病人,拥有扶伤意识,注意保护病人隐私,不以医谋私。
3、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真理,将及时、准确地提供真实可信的实验诊断信息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为临床制定防病治病方案提供依据,切实维护民众的健康和患者及其家属的利益。
4、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持续自我完善,不断追求进步。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问题,应主动寻求老师及同仁的帮助。
5、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注重合理检查,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坚持公平和合理使用有限资源的原则,以达到康复的最大效益。
6、尊重同仁,有团队合作精神。
7、树立依法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利益。
2. 专业知识目标
1、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室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2、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生物、化学等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护理工作;
3、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医学理论和卫生保健与疾病预防知识;
4、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5、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3. 专业技能目标
1、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病人进行健康评估,具有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2、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3、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的观察能力。
4、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配合和抢救配合能力。
5、 具有初步的病室和病人管理能力。
6、具有运用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基本健康指导的能力。
7、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意识、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意识,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有健康的体魄。
8、具有良好的医院服务文化品质、心理调节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9、具有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4. 证书要求
学生在校修满本专业所要求的全部必修课程,且成绩全部合格,德育、体育合格,至少取得与本专业有关的一门职业资格证。
1、护理专业中专学历毕业证书
2、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五、 课程设置及教学进度安排
类别 | 序号 | 课 程 | 教学时数 | 考试学期 | 按学期分配 | |||||||
总学时数 | 理论教学时数 | 实践教学时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文化基础课 | 1 | 语文 | 469 | 469 | 1-6 | 112 | 119 | 119 | 119 | |||
2 | 数学 | 469 | 469 | 1-6 | 112 | 119 | 119 | 119 | ||||
3 | 英语 | 402 | 402 | 1-6 | 96 | 102 | 102 | 102 | ||||
4 | 体育 | 132 | 132 | 1-6 | 32 | 34 | 34 | 34 | ||||
5 | 政治 | 134 | 134 | 1-4 | 32 | 34 | 34 | 34 | ||||
6 | 计算机基础 | 66 | 34 | 32 | 1-2 | 32 | 34 | |||||
7 | 化学 | 66 | 66 | 1-2 | 32 | 34 | ||||||
专业课与实习实训 | 8 | 解剖学基础 | 368 | 350 | 18 | 1-2 5-6 | 96 | 102 | 85 | 85 | ||
9 | 生理学基础 | 96 | 90 | 4 | 3-6 | 48 | 48 | |||||
10 | 药理学基础 | 170 | 160 | 10 | 1-2 5-6 | 85 | 85 | |||||
11 | 病理学基础 | 170 | 160 | 10 | 1-4 | 85 | 85 | |||||
12 | 护理学基础 | 330 | 300 | 30 | 3-6 | 80 | 80 | 85 | 85 | |||
13 | 临床护理学 | 170 | 10 | 160 | 1-2 | 85 | 85 | |||||
14 | 实习、实训 | 44 | 52 | 44 | 44 |
六、 编写说明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详细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使课程体系设计由单一学科的完整性向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结合的综合性转化。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对内容相互关联的、具有综合可能条件的课程适当整合成一门课程,改变专业教育中每一领域所需知识和能力分散几门专业课程来完成的现状。
学时安排方面,优先安排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一体化课程;未经优化和重构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以必需为原则;体现学生个性发展以及扩大知识面方面的课程,采用讲座、选修、自修等多种形式安排。并保证学生至少有1个月时间到医院专业实习。
根据专业领域和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专业服务的职业领域,参照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设计适应不同岗位能力培养的职业能力拓展模块化课程,便于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训课(实验、模拟训练)和实习(参观实习、模拟实习、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计算:校内实验实训课时包含在相应课程学时内,专业实习按每周4学时计算。